
校园学问
近年来,电子工程系基于产业发展对现代工程型人才的全方位要求,根据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严谨、求实、科学的基础上,按照学院领导的统一部署,大力开展了以当前国际工程教育先进理念CDIO为引导思想的现代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CDIO的教育理念是以企业产品的研发到产品运行的全周期为载体,把对学生的常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企业工程师所须具备的工程基础常识、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通过从2014年至今的4年实践,工程教育改革使我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呈现出了新面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办学定位:符合现代工程师标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工程系以行业发展和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融合为支撑,以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以CDIO工程教育改革为抓手,按照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相融合、教师科研与企业研发相融合、教学评价与企业评价相融合的“三融合,三面向”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企业、面向工程、面向信息产业,形成以各类技术应用为主线,以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保障,以理论教学、实验、项目设计与企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学特色。电子工程系以“电子信息+”战略为指引,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将电子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应用紧密结合,打造服务于行业、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顶层设计: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以国际通行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依托,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培养体系。
(2)资源对接:广泛开展与电子信息领域中小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3)创新创业: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行业、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创新的生力军。
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联动发展、生态共赢
自建系以来,电子工程系始终坚持基于工程实践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以服务区域电子信息产业为导向,通过引进校外资源搭建实验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横向科研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深度发展。
“引进来,搭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系5年来,电子工程系大力开展与中小创企业的广泛深度合作,通过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与资金的方式,先后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一系列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016年,微讯云端科技企业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了“亚洲城ca88成都学院机器人实训基地暨微讯云端科技有限企业机器人研发基地”,2017年,微讯云端科技企业再次投入120万元,在校内建成了“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广泛开展与中小创企业(如邦飞科技、微讯云端、云朵科技、致晟科技等)的技术合作,协同育人,既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也锻炼了教师队伍,同时,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形成了校企联动发展、生态共赢格局。
三、教学改革: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分层次培养
大家大力开展课程体系改革,以大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核心,以各级工程项目为载体,逐步建立了基于CDIO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改革,在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中加入了专业导论课,并在广泛深入开展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专业共建,将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分解融合到培养方案,把行业的先进技术引入课程体系,每年更新1~2门专业课程,保证了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科技发展的同步。此外,为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无缝连接,还根据行业岗位需求,合理、动态地构建了专业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包括专业应用App训练、研究性学习、课外科技创新制作写作、各级各类创新设计制作竞赛,以及行业讲座、报告等。
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适应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需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常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教学活动的开展按照授课+研讨+团队的新形式组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辅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促进学生常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逐步完善符合CDIO工程教育目标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重在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监督与考核,通过课堂讨论表现、阶段测试、实验成绩、项目设计、交流与互评、期末考试等环节,客观、有效地考察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
因材施教、分层次培养是电子工程系的一大特色。2015年开始试行的技术专精型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秉承了工程教育理念中系统、完整的工程实施理念,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选拔出的学生(每年级30人左右),以贴近企业实际的系统性的各种工程项目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各级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完善其专业常识体系,提高其专业技术技能,并快速成长为技术专精型的优秀人才。
英才班的软硬件资源丰富,配备了优秀的师资,专业的实验室,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实施项目化教学,并定期开展以“团结、毅力、方法”为宗旨的素质拓展训练。英才学子重视理论基础并在项目训练中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积极参与各种竞赛,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互联网+”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方向的竞赛中,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四川省一等奖等奖项50余项。
电子工程系注重特色班级的辐射作用,要求特色班的同学全部加入电子工程系电子科技协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可以高效率地利用其课余时间,有了与高年级学生学习、与科技作品的设计过程接触的平台。另外每学期开展多次英才班与平行班级之间的科技作品类交流会,发挥英才班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重视就业:高质量就业,行业对口率高
通过几年鼓励,人才培养取得初步成效。因为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突出,每年都有部分学生考取了亚洲城ca88、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特别是2018届毕业生的录研人数创纪录地达到19人,居全院第一。一些技术精英型学生在校期间就被不少用人单位相中,高薪录用。如获得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6届毕业生江强、朱珍来、张引等同学,被成都航发机器人企业等业内知名企业争相录用。另外,在校企创新中心的孵化下,还有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同样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其中的典型代表是2016届电气专业学生周星宇,他毕业前夕凭借创办学院机器人协会和组织协会团队参加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所积累的项目管理经验,成功加盟了李总理总理曾现场体验其羽毛球机器人产品并予以高度评价的“成都电科创品科技有限企业”,成为企业合伙人,创始人之一,现任项目总监。该企业主要方向为小型机器人研发,目前企业估值已超2亿人民币。
电子工程系电子、机械、电气三大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长年维持在90%以上,培养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效显著。
今年,大家将深入贯彻落实学院“贵在变革、赢在实行”的教学工作引导思想,在各项工作中勇于开拓、砥砺奋进,努力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续写新的华彩篇章。
学院资讯
- 什邡市政协主席黄剑莅临什邡校区调研引导工作
- “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坚定信念,立足当下,永葆奋斗姿态
- 【学习二十大,推进新发展07】用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凝心聚力
- 学校领导集体检查食堂食品安全
- 理论学习丨李总理:2023政府工作报告(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