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科技创新协会(简称机器人协会)成立于2013年,隶属于电子工程系,由我系引导老师马德海创办,是面向全院学生的综合型科技创新类组织。
其目的在于使同学们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常识的理解和运用,做到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最终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获取就业竞争优势。
协会侧重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自学意识及动手能力。通过系统的教授C语言,51单片机编程,STM32嵌入式开发,OPENCV开发等引导同学们建立编程思想,从而实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度学习。通过AutoCAD,Solidworks 等绘图App进行零件与装配体的绘制,并通过雕刻机,数控机床,3D打印机等进行加工,培养同学们的机械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在反复的修改和加工过程中,加强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专业常识的理解。
同时,协会还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协会的常识运用领域广泛,人员组成涉及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微电子技术系,通信与信息工程系,财经系等等多领域人才。协会内部风气良好,成员积极上进,敢想敢拼,对于常识的获取和技术进步近乎渴求,曾多次加班到深夜,只为设计出满意的机械结构,调试出能稳定运行的程序。
图为机器人协会新生见面会上对机器人的拆解及教学
为期3天的招新工作结束后,机器人协会于电子装配实验室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生见面会。见面会上现场拆解了一辆由协会成员原创设计制造的机器人战车,系统生动的向新生先容了战车的结构组成和设计思路,告别了枯燥呆板的理论常识先容,成功引燃了新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热情,现场反响热烈。
图为机器人协会设计制作的“战车”在迎新晚会上的表演
应学院邀请,机器人协会在2015年迎新晚会上进行了队列表演,表演历时3分钟,通过操作手的默契配合,实现了战车在场上有条不紊的队列行进和变换,炫酷的灯光效果和战车酷炫的机械结构在现场收获了良好的反响,成功引起了大一新生对机器人的兴趣。
图为机器人协会对循迹小车的测评
在经过一学期对大一新生的硬件及App培训后,机器人协会采用由新生自主设计制作调试循迹小车的方式对这一学期的教学成果进行了评测。从车体外壳的设计雕刻,到硬件模块的选择,线路的连接,程序的编写和调试,都由新生自主动手完成,使理论常识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同时提高了新生运用理论常识解决实际问的题能力。
图为机器人协会于红蓝交界举办的“机器人大逃亡”活动现场,
两名操作手正通过实时图传操控战车的移动和射击
响应Robomasters组委会在校园区域推广机器人的宣传要求,为期两天的“机器人大逃亡”活动在我校红蓝交界成功举办。活动通过现场报名,用实时图传传输战车第一视角的图像,进行远程操控的方式使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了机器人战车。活动现场报名人群络绎不绝,成功引起了同学们对机器人的兴趣,同时,也有部分同学对战车的机械结构和控制方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活动现场及活动结束后与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